高青燕园高中怎么样(淄博高青燕园高级中学怎么样)
来源:中国职校招生网 时间:2022-07-26 14:53:59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高青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01
办学条件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第一基础。高青县全力打好学前教育攻坚战,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49处幼儿园,投资2亿元建设8处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提升农村办学条件,农村学校塑胶操场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初中进城,投资6亿元实施山师大高青实验学校、县特教学校迁建、美丽校园建设等39个教育重点项目,全面化解中小学大班额,让每个高青的孩子享受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

高青一中

高青县实验中学

高青四中

高青五中

高青县实验小学

高青县千乘湖小学

高青县长江路小学

山师大高青实验幼儿园

花沟镇中心幼儿园

高城镇中心幼儿园

田镇学区中心小学

芦湖学区中心小学

青城学区成庵小学

黑里寨学区中心小学

常家学区台李小学

高青县特殊教育学校

鲁才高中
02
党的领导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保证,全面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县委教育工委、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全过程。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县委教育工委书记蔡华刚调研教育工作
03
改革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高青县全面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均衡配置教师资源。深化“一体两翼、四片六区”发展内涵,四所城区小学与9个镇办的农村小学组成的教学研究共同体,六所县属初中与农村生源地小学组成教育发展共同体,学区中心小学与镇域内小学组成一体化发展共同体,共同抱团发展,打造高青优质教育新高地。

04
教师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高青县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在江苏南通成功举办2019年第一批校长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培养名师、名校、名校长,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新时代好教师!全县省市县各级骨干教师达到695名,骨干教师比例超过20%,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高青县段岩霞老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05
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求。实施高中教育协同发展、高青一中再创辉煌工程,不断提升高青一中办学条件,加快高青县职业中专新校建设工程,支持鲁才高中自主办学,积极引入高青燕园学校,新增高中学位600个,构建“南山师、北燕园”双招双引发展新格局。2019年,高青县普通文理本科上线1151人,较去年增长43人,上线率达65.10%,增幅3.88%。自主招生上线559人,较去年增长12人,上线率达31.62%,增幅3.14%,高考成绩实现“七连增”,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高青县第一中学

鲁才高级中学

高青燕园学校
06
立德树人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任务。高青县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强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施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七项工程”,充分发挥“教体一家”优势,发展一批足球特色学校、篮球特色学校、武术特色学校,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创新社团活动,举办创客社团,开展创客大赛,推动创新教育;强化艺术社团平台载体作用,构建“大美育”格局,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有机融合。

高青县实验中学向国旗敬礼活动

高青一中新生军训

高青五中“民族大团结 共筑中国梦”主题运动会
07
人民满意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标准,聚焦群众最揪心、最烦心的事,将“课后服务”纳入主题教育重点解决问题台账,通过“三定两结合” “一校一特色”促服务升级,服务内容、质量规范和监管体系更加完善,上班族家庭孩子放学后“无人管、无处去、无保障”的社会难题迎刃而解。“三定两结合”促服务升级。按照“立足需求、家长自愿、学校受托”的原则,划定托管红线,明确安全底线,通过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活动时间按季节弹性确定,活动地点相对固定,依据学生需求单独划分兴趣小组,确保了课后服务有序进行。目前,全县40所中小学校全部实施了免费延时服务,参与学生近5000人,投入师资1000余人,实现了有需必应、全面覆盖。

高青县中心路小学课后服务

高青县田镇中心小学课后服务





高青县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家长学校建设实验基地”“全国中小学中国书法数字化教学基地”“山东省首批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淄博市十个率先突破先进集体”。


站在高青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产业兴县、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