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鲁中技工学校(新泰鲁中技校如何)
来源:中国职校招生网 时间:2022-07-25 14:19:28
人民网-吉林频道
山东省新泰市地处鲁中腹地、泰山东麓,面积1787平方公里,人口137万人,辖20个乡镇街道、863个行政村(居),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化工园区,是全国百强县、全省县域经济30强县、全国首批60个危险化学品重点县之一,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15个中等城市。近年来,新泰市不断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力往乡镇倾、劲向企业使,关口前移到镇村、重心下移到班组,积极探索覆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风险管控治理责任体系,逐步建立了责任到人、措施精准、奖惩严明的“网格化、实名制”风险防控体系,为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背景与起因
(一)风险管控压力持续加大。新泰生产经营单位众多,高危行业企业点多、面广、战线长,有各类市场主体10万余家,其中:危险化学品及医药化工从业单位224家,涉及50余种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5类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构成重大危险源27处;境内有煤矿8家;烟花爆竹储存仓库1家、常年经营单位18家,今年年初有临时经营单位270家;非煤矿山9家,民爆器材仓库1家、民爆从业单位3家;金属冶炼企业61家,涉氨制冷、涉尘涉爆、涉有限空间、涉煤气等企业215家;消防重点监管单位297家;燃气企业21家、液化气企业8家、管道燃气企业3家、CNG和LNG加气站14家,有长输管网102.6公里、中压次高压管线159公里、庭院管线250公里;全市登记特种设备7791台,有客运索道1条、压力管道约84千米;建筑施工企业95家,安装、房地产开发、市政施工等企业130家;道路交通有高速公路4条123.8公里、国道2条88.7公里、省道3条69.6公里、桥梁76座3305米、县乡道887公里,有机动车辆25万辆;有大中型水库5座、小(一)型水库25座、小(二)型水库171座,塘坝1515座、河道99条748.2公里;森林防火方面,有3个国有林场、面积5.7万亩,17个乡镇街道承担森林防火任务;各类学校(幼儿园)544所,在校学生20.7万人;医院51家、村居社区卫生室(诊所)756家。此外,随着生物医药、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突飞猛进,都给社会层面的风险管控治理带来巨大压力。
(二)事故规律发生重大变化。从近年来各地事故规律看,呈现出三个明显变化:一是事故由高危行业多发转变为一般行业事故多发;二是重特大事故由多发生在高危行业领域转变为一般工商贸领域;三是小企业、小场所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故。把风险管控治理的主战场由盯紧高危行业领域,转变为盯紧重点、辐射全面,发动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全面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二、内容、做法与经过
(一)核心内容。新泰市“网格化、实名制”监管责任体系,是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三必须”两大责任体系框架上,纵横结合建立的全员管控风险、包保企业、盯靠区域的“三位一体”责任体系。一是划定“红线”早预防。创新“红线”管理模式,目的是把易导致较大及以上事故的风险全部找出来,纳入“红线”管理范围。“十条红线”不是量化概念,而是要求每个各乡镇街道至少辨识10条以上重大风险,确保找全、找准。各乡镇街道及市开发区从危险化学品、矿产资源、山林防火、烟花爆竹、燃气等方面,分别找出安全“红线”,逐条明确基本情况、风险因素、管控责任人和管控措施。特别在明确管控责任人方面,结合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分工及各专委会职责,明确成立由分工领导成员任组长、有关责任人任成员的管控团队,控大风险、防大事故。全市共确定安全生产“十条红线”239条。二是种好企业“责任田”。党政领导成员带队包保企业,逐一明确主体责任人、网格负责人和网格责任人,注明每家企业的所属行业、规模及安全生产“红线”,实现了主体责任、领导责任、监管责任“三落实”。拓宽覆盖面,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落实风险管控治理责任:“点”上把各类小微企业作为独立个体,全部纳入体系;“面”上把点多面广的乡村建设工地、幼儿园、医疗卫生单位以及各类“九小”场所等,按照属地党政班子成员分工,分别实行“打包”处理,按照班子分工明确相应的领导责任和主管监管责任,确保了风险管控治理全覆盖。全市纳入“网格化、实名制”管理体系的企业有1680家。三是区域管控“网格化”。落实村居社区安全管理“633”机制,即按照有机构、有制度、有人员、有装备、有待遇、有工作日志“六有标准”,履行宣传教育、巡查排查、信息上报“三大职能”,落实宣传教育、巡查排查、超前预防“三为主”,打通了乡村安全管理“断头路”。把市开发区及20个乡镇街道划分为121个管理区(工作区)一级网格、863个村居社区二级网格;村居社区网格按照安全监管任务、区域安全风险特点等因素,实行A、B、C、D四级分类管理。在区域“网格化、实名制”名册中,分别明确主体责任人、网格责任人、“十条红线”及安全监管范围。近年来,76.3%的非法举报线索来自村居社区。
(二)探索推进过程。新泰市探索实施“网格化、实名制”工作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明确政府部门职责。着力解决安全监管职责不清晰、不具体的问题,对照法律法规、各级规定和部门“三定”方案,制定完善各部门的安全监管、执法监察、“打非治违”等职责清单。率先出台《落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暂行规定》,细化明确政府9项主要责任、各部门单位4项共同责任,以及42个市直部门的各自职责,制定责任落实的相关制度规定。市委书记、市长每年与各部门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对不同部门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进行具体明确,行业安全监管责任更加清晰。
2.推行村居社区安全管理。早在2009年,针对村居社区非法违法行为多发、安全管理“断头缺失”、安全风险居高不下等现实问题,通过在36个村先行先试,建立安全管理办公室,明确1—3名专兼职安全监管员。2011年,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村居社区安全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建立“633”监管体系,提出3年目标规划。2012年,集中一年时间,通过随机抽查镇村、主要负责人现场发言等方式,在20个乡镇街道逐一召开了镇村安全监管综合工作现场推进会,随机抽查了65个村居社区的安全管理现场,有力促进了工作落实。按照化繁为简原则,把村居社区安全管理台账优化规范为两张图表、两本台账、一本工作日志,形成较为完善的村居社区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让推行区域“网格化、实名制”体系成为可能。
3.建立党政同责制度。新泰市制定下发《新泰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制度》,明确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都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其他各分管领导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既负责分管范围业务工作,又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细化党委、政府5项共同职责,党委4项、政府7项各自职责,完善安全生产例会、党政负责人督办、“元旦市级领导安全检查日”“一票否决”、约谈惩戒等制度,为探索实施党政班子成员带队包保企业的“网格化、实名制”体系打下了基础。
4.建立风险管控治理机制。突出安全防范关口前移,建立“五级五步”风险管控体系:“五级”为市政府、市直部门、乡镇街道、企业和城乡公共安全领域,市政府每半年、市直部门和乡镇街道每季度、企业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风险预判,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每次确定1—2个重点课题进行风险预判,制定管控措施,形成预控报告,绘制出区域风险分布图;“五步”即确定课题、制定方案、挂图研判、运用成果、分级管控。以文件形式公布各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风险预判课题,422名副科级以上干部组织风险预判会360场次,辨识风险1858个,制定分级管控措施2075项;市应急管理局在化工、冶金有色、涉氨等企业辨识风险2387个、制定管控措施5737项,建立了常态化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机制。
5.实施“安全大会战”。针对小微企业事故苗头多发的问题,制定全市“安全大会战”指导方案,组织应急管理、消防、市场监管、供电等4个部门40余人,采取上警示教育大课、市镇抱团诊断检查、集体谈心对话反馈整改隐患、联合复查验收并建立“网格化、实名制”体系“四步走”,对20个乡镇街道逐一实施“安全大会战”,共警示教育6376人,检查企业单位1131家,检查消除隐患13930条,停产整顿58家。“安全大会战”历时7个月,首次实现对各乡镇街道上报的企业全部警示教育一遍、诊断检查一遍、隐患治理一遍,促使安全生产实现了“五个转变”:变回避矛盾、遮掩隐患为直面问题、亮相隐患;变凭侥幸碰运气、担心追责为提前介入、超前防范、主动履职;变孤军单干为抱团作战、联合履职;变“下钩钓鱼”为“下网捕鱼”;变属地独管、部门单管为属地与行业共管、融合共赢。
6.建立“网格化、实名制”体系。在托清企业底数、掌握安全现状基础上,督促各乡镇街道、市开发区分别制定“网格化、实名制”名册,明确每个工作区、每个行政村(居)、每家企业的主体责任、包保责任和监管责任。2016年年初,制定出台《关于公布安全生产“网格化、实名制”监管体系企业包保责任制的通知》,明确各乡镇街道、市开发区180余名党政领导成员带队包保1162家企业的“网格化、实名制”监管责任体系。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每年根据企业增减、包保责任人变更等因素,对监管责任体系及时调整、行文公布,确保安全监管全覆盖。
7.实行市镇抱团、联合履职。探索建立三个片区分片作战的监管执法模式,综合分析各乡镇街道生产经营特点、综合监管执法等因素,把各乡镇街道和市开发区划分为3个片区,整合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工商贸监管执法人员成立3个综合监管大队盯靠各片区,常态化开展市镇抱团联合执法,着力打好隐患治理持久战、专项整治攻坚战和“打非治违”歼灭战,市镇联合推动风险管控责任落实;每年组织包保人员、企业负责人谈心对话,每半年对“网格化、实名制”企业开展现场检查一遍、风险辨识一遍、应急演练一遍、警示教育一遍“四个一遍”。
8.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今年以来,积极探索持续深化“网格化、实名制”企业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全面开展新一轮企业排查摸底,分别明晰市、县、乡(园区)的风险管控治理工作责任。其中,对县、乡两级监管企业,按照综合打分情况,实施“红、黄、绿”差异化、动态化监管,做到清一次底、查一次体、建一本账“三个一”,落实精准监管措施。同时,针对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市应急管理局实行了党委委员、副科级干部联系市开发区、各乡镇街道工作制度,加强与属地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沟通协调,市镇联合共同解决制约安全风险管控治理的突出问题。
三、作用、特点及成效
(一)变少数人抓为齐抓共管。推进全市“网格化、实名制”监体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副科级以上干部无论担任什么职务,只要分工行政事务,就要对相关事务中的安全事项负责,就要包保相应的企业单位;二是包保事项必须经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后,书面报市安委会办公室。这一举措,消除了“不分管安全工作就不管安全”等杂音,形成了安全风险管控治理由少数人抓,变为党政领导干部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目前,全市有800余名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参与包保工作。
(二)变单一检查为综合施策。通过“网格化、实名制”体系的不断深化,建立了“四位一体”动态防控机制,即:企业村居抓“点”,市镇联合每年对“网格化、实名制”企业开展主体责任落实现场打分评估、规范提升,组织村居社区开展“打非治违”巡查排查。行业主管抓“线”,明确了企业涉及的危化品、特种设备、供电等专业监管部门,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监管执法。联合会战抓“片”,组织监管执法人员常年盯靠乡镇街道,其中今年4月底启动了区域整治行动,已对小协镇、新汶街道警示教育320人,诊断企业68家,发现隐患920条,停产整顿1家。双重预防抓“面”,按照包保分工加强指导督促,每年研判分析区域、行业、企业重大风险,制定落实管理制度和团队,推动双重预防体系规范化建设、常态化运行。
(三)变“口头重视”为“行动重实”。以红头文件公布“网格化、实名制”体系,明确规定包保责任人每月至少两次开展安全检查。从制度层面杜绝了推诿扯皮的问题,领导干部带队辨识管控风险、排查治理隐患成为常态。同时,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到位的包保责任人,严肃追究事故责任。
(四)变“单一领域”为“多元拓展”。新泰市“网格化、实名制”责任体系,最初应用于安全生产领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该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创建文明城市、防灾减灾救灾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新泰市在疫情防控中,按照“指挥部 办公室 工作组 乡镇(城区网格) 村(社区)”架构,明晰指挥部办公室14个工作组工作职责、流程,划定20个乡镇战区、13个城市网格,逐一明确包保市级领导、包保部门和乡镇街道、村居社区职责任务,构建起“市镇村三级纵向贯通、相关部门横向联动”运行体系,全市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取得明显成效。
下一步,新泰市将按照紧盯安全生产“基本盘”、筑牢应急管理“生命线”、织密防灾减灾救灾“保障网”、奏响宣传教育“主旋律”的总体思路,把“网格化、实名制”体系作为落实社会应急体制风险治理的总抓手,积极研究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措施,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全力开创齐抓共管安全风险治理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