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文华学校和坊子崇文哪个好(潍坊崇文中学与尚文中学哪个好)
来源:中国职校招生网 时间:2022-07-28 12:29:36
2015年,潍坊市教育局提出《潍坊市中小学阅读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建设书香校园,确保全市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崇文中学根据市、区两级教育局要求,确定“阅读能力提升工程”为师生的全学科阅读,其实施路径为“语文学科先行探索实践,然后带动其余学科阅读跟进,打通学科界限,实现阅读跨界融合”这样一种共同促进、互相学习的全学科阅读协作工程,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一、语文学科先行,探索实践阅读方法
为更好地打造书香校园,开展全学科阅读,学校首先从最注重阅读的语文学科入手,实践行动“123456语文阅读工程”,过好1个节日,做好2个保障,训练3项常规,关注4个阅读,实践5种课型,进行6项评选,推动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同时,引领全学科有的放矢地开展阅读。
1.过好一个节日
学校固定每年5月一周时间举办读书节。这一周成为崇文中学学生心心念念的盛大节日。节日包括读书汇报、阅读征文、佳作欣赏、经典诵读、书法展示、跳蚤节及教师的专门阅读观摩课。学生的阅读才艺这一周集中展演、展示,也是师生阅读能力的集中展现。读书节已经举办三年,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语文教师在筹备读书节近一年的时间,进行课堂进行阅读课实践,组建写作社团集中指导,挑选诵读好的学生组织经典诵读,平时作文选拔优秀习作装订成册,发现读书汇报口才拔尖学生培养,一系列过程的培养,是为了读书节的厚积薄发,更为了学生素养能力的日渐提升。
2.做好两个保障
图书数量保障。学校每年投入三万余元用于购买图书,现有藏书10万册,配齐了《潍坊市中小学阅读能力提升工程》规定的所有书目,同时部编新教材配套名著,除语文教师人手一套外,每年级配备齐100套,保证两个班级同时开展阅读,同时,提倡学生自己购买《潍坊市中小学阅读能力提升工程》规定的所有书目,保证全年级学生同时阅读,也便于学生随时阅读做批注。
阅读时间保障。学校规定语文晚自习第三节必须是学生阅读时间。这一节,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可以规定阅读书目,也可以学生自选阅读书目,安静的时间阅读,安静入神的正在阅读进行时的学生已经成为崇文最美的风景,学生最喜欢的莫过于此。除此外,白天正常语文课时有一节可以作为学生的自主阅读课,也可以作为教师的阅读指导课。周末要求学生必须每天保证1小时的阅读时间,规定阅读最低限度是名著阅读多少页,语文素养本跟进摘抄和赏析或读后感,周周读,读周周,这样规定,是为了学生从阅读时间上得到充分的保障,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一生离不开阅读的人文素养。
3.训练三项常规
语文素养本每周一写。语文学习,跟阅读息息相关,阅读是语文的生命,跟日常的训练密不可分。崇文中学学生语文素养本规定每周至少完成一页,读的过程可以摘抄优美词句,进行品味赏析;读完一章节或整本书,可以写阅读体会感悟心得;还可以进行其中的人物分析、背景时代剖析等等,根据阅读进度不同,内容不同,教师布置的阅读素养作业不同。
每周一美段积累。学生平时阅读也好,学习课文也好,好的段落及时摘录,并抽时间记忆背诵,要求每周一个片段,至少6句话左右。教师上课抽查学生摘录的优美段落,或小组互查,检查学生每周落实一美段的效果,如果是课文之外的优美段落,奖励加分。这样实施的目的是推动学生自发阅读,善于发现好的段落,养成日积月累的好习惯,同时背诵优美段落,为写作积累素材,提升语文素养能力。
每日一诗背诵。将课内外古诗词的分解到每天一首,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自己先背过,每天利用语文课预铃后开始检查,小组检查,教师抽查,然后再默写,一般5分钟就能完成,这样,积少成多,古诗背诵成了学生的一种日常习惯,也能化考试任务于日常,不至于负担过重,还能养成学生每日一诗的背诵习惯,学生课前也有事可做。几年的“每日一诗”背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前学习的积极性,现在学生已经养成习惯,背诵古诗成为一种自动自发自觉,不自觉语文素养能力得到提升。
4.关注4个阅读
课本阅读。阅读能力提升的根本在课堂,每一篇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如何阅读,教会学会阅读的方法、技巧、技能,是学生拓展阅读的“敲门砖”,否则,再多的阅读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是浅显阅读。为此,借助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时学习目标,教师有重点的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质疑问难,并在课堂学习中,教给学生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分析、品位赏析语言、学习写作手法的方法,学生利用这些方法再拓展阅读,能力提升事半功倍。
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进一步解放教师和学生,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使语文走出困境的决定一步。每学期,学生自主订阅《语文主题阅读丛书》,配套跟进语文课文文本的补充阅读。将课本单元编排和主题学习丛书编排有机结合,对主题学习丛书文章进行二次筛选。将课本讲读课文与选出的丛书文章做“主题阅读”的群文阅读。阅读形式一般是课文文本占30分钟,语文主题类文阅读15分钟,借助“区—校—年级”三级阅读指导团队的指导,或类文阅读学习写法,或比较阅读分析人物,或同类阅读品位语言等等,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形成高阶阅读能力。
其次,语文主题丛书阅读,还可以放给学生自主阅读,教师确定一个阅读主题,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寻找相关主题文章,汇报阅读收获。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批注方法,并选取主题丛书中的自己感触最深的文章进行批注。
名著阅读。推动名著“整本书”阅读,采用浏览和精读的方法,要求必考名著必须学会精读,精读要求细读重阅读质量,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探究主题情节,汲取名著精髓,探求其义,明其习法,重在读懂读透。选读名著要求都要阅读,但采取浏览的方法阅读,了解主要内容,记住关键情节,重在读完读通。教师检查学生阅读名著的方式灵活,可以采用学生每人设计考试形式的10个习题,互相提问解答法,也可以采取教师出题考察学生阅读效果法,还有课上介绍名著,选取其中人物分析,谈书中故事情节等,还可借助软件平台进行阅读能力专线测评,多种形式推动学生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丰厚人文底蕴,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泛书阅读。开卷有益。学校倡导学生在阅读名著、主题丛书之外,广泛阅读有益的书籍。规定学生每人选择一种课外书籍订阅阅读,可以拿到课堂进行阅读。学生订阅的书籍有《意读》《读者》《特别关注》等。同时班级配备图书橱,根据学生读书需求,学校图书室不定时给学生更换书籍,放到班级书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阅读的书目就很宽泛。
5.实践5种课型
经典诵读指导课。每周一节经典诵读指导课对学生进行诵读赏析指导。如孙丽老师,她将经典诵读课定位在国学经典诵读,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古文化学习方法的指导,古诗文的吟诵教学、歌诀乐读学习等,讲解诗歌的格律知识,吟诵的具体要求,重温古人的读书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形式中习得知识内容。课前课中学生有节奏的击掌或拍打节奏诵背诗歌与文言文,已经形成孙丽老师班级语文教学的一种文化标识。
素材积累交流课。每两周一次的素材积累交流课主要流程为:我来交流(组内积累交流)——我来展示(小组主题积累展示)——我来点评(对交流的内容进行点评,谈感受)。这种课型对于初三特别适用,因为初三要进行议论文写作,所以这种课型对大家积累和交流议论文素材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学生在素材积累的过程中也能广泛地了解社会,拓展自己的视野;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也能更加激发他们的思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更好地提高人文素养。
名著阅读欣赏课。形式上可分体裁赏析、写作手法赏析、内容和主旨赏析等。流程大致为:一是指定欣赏名著篇目或章节。学生调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鉴赏、评价。二是自由讨论。可以以同桌为单位,也可以是多人一组。讨论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自由式,也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教师先确定一些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中要坚持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并重的方针,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三是学生上台演讲。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局面。四是教师小结。教师肯定讨论中出现的闪光点,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指正,还可以将文章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拎出来让学生再思考再认识。欣赏课是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过程,参与讨论、探究、合作学习,并在学习中掌握科学灵活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语文能力,思维上得到启发,思想上受到感染与熏陶,情感上引起共鸣的一种很好的阅读课型。
名著阅读汇报课。采取如下做法:学生准备汇报提纲。教师提前一周告诉学生,以使学生对前段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回顾梳理,选准汇报的内容要点,列好汇报提纲。包括:书名、作者或文章的题目、作者;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主要收获,包括思想教育、阅读知识、写作方法、语言积累及其他知识等疑问、困难或建议。要求学生依据个人实际,抓住一两点,谈要谈具体,说要说出真知灼见。学生汇报,教师调控。大致按教师启发谈话--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的程序进行。汇报形式力求多样,要以学生口头谈收获为主。阅读汇报课是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的一种课型。它不仅有利于巩固和提高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说写能力,还有利于相互启迪,共同提高,收到奇文共赏析、得失寸心知的效果。
整书阅读推进课。对于课本中的必读名著阅读,我们运用“引——读——赏”系列读书法,采取“阅读导引(介绍书籍情况,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教师自我阅读(参照阅读量表进行,将阅读任务分解)——好书推荐赏析课(师生进行交流展示)”这样的整体阅读方式推进整本书的阅读。
首先,学校对书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等情况做简略的介绍,并介绍一些阅读时的方法,例如,哪些内容精读,哪些内容略读,如何做批注等,同时补充部分影音资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其次,我们将名著内容进行划分,确定了每周阅读量表,让学生参照量表进行阅读,并做好批注。这样用一月左右的时间读完一本名著。这种做法避免了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的畏难情绪,将阅读任务阶段化,学生更容易完成阅读。最后,我们每月拿出两节课的时间来集中进行展示交流,包括以下环节:精彩故事会(学生对名著内容的介绍和自己感悟最深的情节介绍)——奇文共赏(师生分别展示自己的阅读批注成果,进行交流;同时探究在阅读中产生的疑问和困惑)——阅读总结(总结阅读整本名著的收获)。这样的交流建立在师生前期充分阅读的基础之上,对名著内容的熟悉和思考,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水到渠成,更容易激发思维火花的碰撞。
6.进行六项评选
平时佳作赏析。年级每一次习作,每个班级挑选5名最优秀作文上报,年级评选一、二三等奖,并将优秀习作汇编成册,学生人手一册欣赏。铅印的学生习作,自然激发其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主题阅读征文。与时势结合,与上级各类征文匹配,学校统一进行各类主题征文及名著阅读征文评选,每一次征文,学生全员参与,选拔优秀征文进行校内评选,汇编成册,一旦入选,进入学校习作光荣榜,如2020年新冠疫情期进行了“疫情与教育”征文评选。
名著阅读演讲。以年级为单位,每学期至少一次名著阅读演讲比赛,由年级确立演讲主题,班级选拔学生参加比赛,评委邀请学生参加和教师调控方式进行,推进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和演讲能力的提升。
阅读展示比赛。比赛采取笔试方式、学校统一命题、语文教师交换监考方式,对学生全员进行名著阅读笔试考试,考察班级整体阅读能力。
读书之星评选。每年市区教育局都开展读书之星评选,借助此评选,班级评选年度读书人物,年级学校评选年度读书人物,推荐到区教体局。学校隆重表彰。
书香家庭推荐。每年的家委会表彰大会,学校都会表彰书香家庭,倡议家庭小书房、小书角建设,让书香弥漫到每个家庭,父母和学生齐上台领奖,以此推动家庭阅读,亲子阅读,用家庭良好的读书氛围影响带动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
二、全学科阅读,打造没有围墙的阅读世界
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曾提到,“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不仅是面向高考,面向未来的阅读,除了文学类阅读,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的阅读都应该被提倡。所以,全学科阅读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学校在语文学科阅读行动的基础上,针对全学科阅读,做了一些探索和行动,实践为“教师阅读四重奏”“学生阅读四部曲”“打通学科界限阅读”。
1.教师阅读四重奏
学校以“语文教师阅读名著、青年教师读书共同体、课改团队共读一本书、校长荐书”四个层面为载体,奏响教师的全员阅读。要求语文教师阅读名著,每个学期要求学生所读的,自己必须先于或与学生同步阅读;组建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共同体,开展读书论坛交流;“基于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课改研究团队都阅读《生本教学论》《课堂生态论》《走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推进课堂改革;每学期校长推荐书籍,全员阅读,撰写阅读体会,抽签开展阅读汇报。为保证教师阅读书籍贴合师德和教学,除图书室已有的书籍外,学校为教师购买了一部分经典和当下时兴的书籍,教师轮流借阅阅读;并号召教师自己订阅书籍,学校予以报销。学校此举是为改变其他学科教师缺乏阅读意识的问题,达到最大化地自我学习,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养的目的。
2.学生阅读四部曲
在语文学科要求学生阅读文学类书籍的基础上,学校也对其余学科提出要求,跳出阅读是语文学科的观念,让阅读在其他学科“无处不在”。引导学生拓宽阅读渠道,阅读英语短文、科普、哲学、历史等类别的书籍,开展“科普小论文”“历史我来说”“英语诵读赛”“数理化审题关”四类主题的阅读协奏曲,让全科阅读助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丰厚人文底蕴,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3.打通学科界限阅读
围绕一个主题,梳理教学知识点,确定阅读拓展点,进行学科之间的统整融合阅读,一个学科的教学可以拓展到其余学科的阅读,尝试突破场所、形式、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实现阅读方式的“立体化”。物理学科很多知识点关联到数学,语文很多层面的学习关联到美术、音乐、地理、生物等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本学科阅读延伸到其余学科知识的阅读,通过这种阅读的跨界融合,在充分发掘文本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全方位的成长。
推进实施全学科阅读,首先改变了学生。学生们徜徉在阅读的世界里,所获得的不再只是学科的滋养,还有情感的熏陶、文化的润泽、品格的内化,一切都是那么润物无声。历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学生成绩显著。第19届比赛,有15位同学获得国家级奖项,105位同学获得省级奖项。在坊子区和潍坊市举行的“国学小名士”比赛活动中,我校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获得潍坊市初中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并改变了教师,不仅如此,阅读还净化了教师的心灵,消除了教学的功利,更重要的是温润了生命,用更积极、更乐观的心绪看待世界和人生。同时,阅读也改变了家长,孩子的读书热情带动了家长读书的积极性,促进了书香家庭建设,融合了亲子关系,增进了家庭成员的和睦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