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学的前景和政策(中等职业学校)
来源:中国职校招生网 时间:2022-07-27 18:33: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突出强调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2020 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顶层设计上为劳动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关键一环,“三全育人”为学校劳动教育提供理念指导,二者同向共融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四川省蒲江县职业中学秉承“三全育人”的内涵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推进学校劳动教育工作,以课堂学习 课外实践相结合,系统化、立体化推进劳动“教育 实践”模式,从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劳动教育融入社会志愿服务实践等方面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及实施路径,达到“人人学劳动”“人人讲劳动”“人人爱劳动”的劳动育人的生动局面。
一、全员参与,营造浓厚氛围
“三全育人”视域下,劳动技能与行动教育首先要确保“全员参与”,不管是老师还是后勤人员,包括食堂阿姨等,都需要加入到激发学生劳动兴趣,让学生了解劳动重要性的行动中。劳动教育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从点滴处入手,包括最基本的寝室环境清理、个人床铺、桌椅的自主清理以及最基本的烹饪知识等等,从长远处着眼,通过长效细微的劳动来真正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产生影响。

(学生在军训时期练习叠军被)

(学生学习包抄手)
二、全过程渗透,保证劳育连贯性与整体性
劳动教育的重点必须落在“知行合一”上,学校将鲁班工匠精神融入劳动教育,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达到专业知识应用水平和劳动价值观双提升的育人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责任感和职业成就感,展现不畏艰辛、崇尚奋斗的新时代鲁班工匠精神。不仅如此,学校还鼓励学生在家帮助父母做事,举办“十大孝星”活动,推选出在家孝顺父母亲人的学生进行奖励表彰,通过家庭与学校的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全过程育人的无缝连接,形成持续稳定的劳动教育合力。

(汽修专业学生践行7S管理要求)

(KUKA专业学生实训)

(十大孝星活动,家长与学生一起领奖)
在劳动教育中,劳动观念与理想的树立、劳动理论与实践的培养、劳动素养与技能的锻造是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必须统筹推进。缺失其中任何一环,劳动教育的成效都将大打折扣,因此劳动教育应当将“三全育人”理念的整体性特质厚植到教育教学之中,深耕于学生的日常家庭生活中,从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整体育人方略出发,擘画新时代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新蓝图。
三、全方位融合,提升劳育工作实效
全方位劳动育人是指充分挖掘和整合校内校外、课上课下多方面教育资源,以更加丰富的形式、更加全面的内容来支持劳动教育。学校链接多方面的资源,与成都环保志愿联合会、蒲江县环保局等多部门联合发起多项活动,充分展示了劳动教育的新形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也是劳动教育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劳动最光荣,自内而外提升学生劳动素养,而且有利于学生劳动奉献服务意识的养成,促进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自觉行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厚植爱国情怀。

(学生参与植树节低碳活动宣传)


(学生参加长滩饮用水保护志愿服务)
四、“五育并举”,保障劳动教育效果
“德、智、体、美、劳”成为素质教育中相互融通的五个核心要素,具体表现为由劳至德、劳德共育、劳情相融、劳智相长的螺旋发展过程,增强受教育者从事体力劳动的意愿,在劳动中增强体质、磨炼意志,以劳育美,体现育人情怀。教育的终极关怀体现在人能够用美学伦理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整个社会充满爱。“三全育人”的出发点就是要实现教育主体从个体到共同体、教育方式从单向度到多维度、教育效果从片面成长到全面发展的转变,“五育融合”培育时代新人合理性地成为“三全育人”的落脚点,学校通过各种活动形成立体式培养中职生素质的育人氛围,体现了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学生锯木头制作堆肥箱)


(学生制作植物浮雕)

(学生用咖啡渣制作的蜡烛)
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蒲江县职业中专学校形成了全过程、全方位的劳动教育体系,盘活劳动教育的综合资源,建构起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新路径,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共同参与,从课程的课堂教学到7S管理习惯的养成,再到参加社会志愿活动的体验以及各种校内外活动,构建起劳动教育“三全育人”的新格局,为推动中职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强劲动力。